新闻中心
全面认识痛风:症状、风险因素、发病机理及管理
发布日期: 2024-03-22
阅读数: 86
图片图片

*数据来源:[1]《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(2019)》.[2]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;

本页患病人数计算方式:高尿酸患病人群=高尿酸人群总体患病率X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;

痛风患病人群=痛风人群总体患病率X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


全面认识痛风


全面认识痛风:症状、风险因素、发病机理及管理据统计,我国高尿酸血症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,患者人数已达1.77亿,总体患病率高达13.3%,基于线上用户调研显示,18-35岁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占比近60%。


——数据来源:2021年《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趋势白皮书》




问题

Q:痛风是什么?


痛风是一种炎症性、疼痛形式的全身性关节炎,其特点是血清尿酸(UA)水平升高,从而导致尿酸盐在关节内和关节周围沉积,是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之一。痛风不仅限于老年人,任何人都可能患上痛风。



问题

Q:痛风有哪些症状?


痛风的主要症状是严重疼痛的关节炎(痛风发作)的间歇性发作,这是由对沉积的尿酸单钠晶体的先天免疫反应引起的。具体表现为疼痛,肿胀,灼烧,跳动等症状。当关节中有大量晶体时,其中一些会从软骨溢出到关节中两块骨头之间的空间中,微小、坚硬、锋利的晶体可以摩擦关节的柔软内层,称为滑膜,引起大量疼痛肿胀和炎症。当这种情况发生时,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痛风发作。


具体分析如下:

1.痛风前期

又称高尿酸血症期,患者可无痛风的临床症状,只表现为血尿酸升高。


2.痛风早期

痛风症状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。症状消失后关节会完全恢复,但可反复发作,是一般皮下痛风石的形成期。


3.痛风中期

由于急性发作的反复出现造成的,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与功能障碍损伤,使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形成。可形成皮下痛风石、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,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。


4.痛风晚期

会有明显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显现,皮下痛风石数量增多、体积增大,破溃会出现白色尿盐结晶。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有所发展,肾功能明显减退,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。



问题

Q:痛风的发生机理是什么?


1. 生成过多

当人体的酶调控出现异常,会导致血尿酸明显增多或减少,如果在体内形成尿酸盐结晶过多,进一步引发痛风。


2. 吸收过多

饮食方面如果平时比较喜欢吃高嘌呤的食物,则会导致体内的尿酸浓度明显升高,从而出现尿酸盐沉积,引起痛风发作。


3. 排泄障碍

当人体内的肾小管对于尿酸盐的清除率明显下降,会导致血尿酸明显的增高,当尿酸排泄明显减少时,会导致尿酸盐结晶形成引起痛风。


4. 分解降低

如果人体缺乏尿酸酶,尿酸的分解会有明显的降低,从而导致尿酸没有办法从体内快速的排泄,所以会导致尿酸形成尿酸盐结晶,诱发痛风。



问题

Q:痛风发作一般持续多久?


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,一般来说,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大约在7天左右,具体持续时间要根据实际病情决定。轻微发作一般经过数小时至数日即可缓解,症状严重者可持续7~14天或更久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痛风反复多次发作,疼痛持续时间可能会累积延长。



问题

Q:痛风如果不治疗会怎么样?


如果痛风没有得到控制,长期高尿酸水平和痛风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,例如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肾结石等。

图片


并发症:

1.高脂血症

痛风患者往往伴随着代谢异常,可能会导致体内血脂异常增加。高尿酸水平会影响脂质代谢,导致体内脂质含量升高,容易引起高脂血症。高脂血症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

2.糖尿病

尿酸的高水平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,进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。同时,痛风患者常常伴随着体重增加和肥胖,这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。


3.高血压

尿酸水平升高可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,引起血管紧张素的释放,从而引发高血压。同时,痛风患者中常伴有代谢综合征,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。


4.肾功能障碍

尿酸结晶在肾脏中沉积,可能导致尿酸性肾病的发生。长期积聚的尿酸结晶可引起肾小管的损伤,影响肾功能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导致慢性肾病的发展。


5.缺血性心脏病

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升高与慢性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。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并引发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,包括缺血性心脏病。


6.肾结石

痛风患者中尿酸结晶在尿液中沉积,容易形成肾结石。尿酸结晶的沉积会导致尿液酸碱度改变,促使结石的形成和增长。


7.心理健康问题

痛风患者患抑郁和焦虑的概率明显高于一般人。一项针对痛风患者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表明,在1805名接受治疗的痛风患者中,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分别为10%和12.6%。



问题

Q:痛风的风险因素有哪些?


痛风的风险因素包括内源性过度生产、外源性(食物-衍生)摄入和尿酸排泄不足。尿酸的排出主要是肾脏和肠道。痛风的迅猛增长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家族遗传、超重、药物因素、手术创伤等方面有关。


1.饮食因素

我们吃的食物可以在痛风症状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。摄入富含红肉和贝类的饮食,饮用添加果糖的饮料,会提高尿酸水平,从而增加出现痛风的风险。饮酒(尤其是啤酒)也会增加出现痛风的风险。


2.体重因素

超重者的身体会产生更多尿酸,让肾脏更难消除尿酸。


3.医疗状况

某些疾病和状况会增加出现痛风的风险。其中包括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和慢性状况,如糖尿病、肥胖症、代谢综合征、心脏病和肾脏疾病。


4.药物因素

低剂量阿司匹林以及噻嗪类利尿剂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(ACE)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一些降血压药物也可能会使尿酸水平升高。对于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来说,抗排斥药物的使用也可能会提高尿酸水平。


5.家族遗传史

如果家中的其他成员出现痛风,则患该病的可能性会提升。


6.年龄和性别

痛风多发于男性,主要是因为女性的尿酸水平较低。但是女性绝经后,尿酸水平接近男性。男性更早出现痛风的可能性也更大,通常在30到50岁之间,而女性一般在绝经后出现体征和症状。


7.近期手术或创伤

如果最近接受过手术或受过伤,有时可能会引起痛风。有些人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痛风。



问题

Q:痛风的管理方法有哪些?


痛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两方面。

图片


1.药物治疗

缓解痛风发作在痛风发作期间,医生通常会开具药物来帮助缓解症状。这些药物包括:

  • 非甾体抗炎药:这类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肿胀,但可能有引发胃疼、出血和溃疡的风险。

  • 秋水仙碱:这是一种能有效减轻痛风疼痛的抗炎药,但是,这种药物的有效性可能会被恶心、呕吐和腹泻等副作用所抵消。

  • 皮质类固醇:皮质类固醇药物(如泼尼松)可控制痛风发炎和疼痛。皮质类固醇可能是药丸形式,也可能注射到关节中。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情绪变化、血糖水平升高和血压升高。

预防痛风发作

  • 如果你的痛风发作频率较高,医生可能会建议你采用药物治疗以减少出现痛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。

  • 阻止尿酸生成的药物:例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,它们可以帮助限制人体产生的尿酸量。

  • 改善尿酸清除能力的药物:例如丙磺舒,它们有助于改善肾脏清除体内尿酸的能力。


2.生活方式改变

  • 除了药物治疗,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痛风的重要部分。这包括:

  • 选择更健康的饮料,限制饮用酒精饮料和含果糖的饮料,替换为足量的非酒精饮料,尤其要充分饮水。

  • 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,如红肉和内脏(如肝脏),以及富含嘌呤的海鲜。

  • 经常锻炼、开始减重。

  • 补充可以降尿酸的益生菌。



Copyright © 2023 浙江迈亚塔菌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2021003179号-3